登海种业研究报告:仓廪实天下安玉米种子龙头再起航

时间:2024-03-25

  登海种业成立于 2000 年,公司位于山东莱州,以莱州市农科院为依托,业务集种 子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为一体,产品以自育玉米杂交种、小麦种子、蔬菜种子 为主,是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

  登海种业股权集中,多年来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李登海先生。

  公司自主育种研发。公司拥有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认定企业技 术中心、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育种试验田 3000 多亩, 温室 20000 多平米,仪器设备 100 多台套。 公司生产环节由制种商和农户等代繁,加工环节由公司自主负责。公司根据销售计 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并合理分配各区域制种基地。 公司采取委托代繁和“公司+基地”、“公司+承包户”、“公司+农户”相结合的模式,有效保证了公司种子的稳定供应。公司在新疆、甘肃、宁夏、山东建立种子生产加 工基地,拥有 8 条现代化种子加工系统。

  公司销售渠道深耕县级下沉市场。公司种子销售采取的主要是县级经销商销售模式, 这一模式有助于公司下沉到县城农户市场、增加经销商规模。公司在各地建立起了 系统的销售网络。在种子需求量较大的地方,建立起加工包装中心和销售中心,统 一进行区域内的种子推广幅射。

  公司作为玉米种业龙头,多年来形成了以玉米种子为核心,小麦、蔬菜、花卉等种子多样化培育销售的发展格局,主推品种为登海、先玉系列等玉米杂交种。近十年 来公司玉米种子的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85%以上,毛利润占比在 90% 以上。

  公司业绩在 2017 年出现大幅下滑(受农业供给侧改革、玉米价格下滑、种子品类 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后逐渐逆转颓势,近几年经营状况持续改善。2021 年公司 营业总收入约 11 亿元,营收同比增速 22.2%。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样在 2017、2018 年出现大幅下降后逐渐好转,近两年同比增速均超过 100%;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 润达 2.33 亿元,同比增速为 128.3%。

  盈利能力近年来亦快速修复。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分别达36.3%、 21.2%;ROE 在同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地位。

  登海多年来深耕种子研发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2017 年以来公司的研发支出均占营收的 6%以上,公司在利润率最低迷的时期坚持加大 研发投入,为近几年营收和利润的反转提供了技术储备。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6979.7 万元,占营收比重约 6.34%,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高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技术优势。目前公司拥有 6 个国家级、3 个省级研发平台, 公司与国内一些高校及相关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保 证了公司技术水平在同行业的领先性。

  2019 年 12 月,公司被农村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20 年 11 月获批筹建山东省玉米技术创新中心。2020 年 9 月 28 日,公司成立 “紧凑型杂交玉米研究中心”。

  2020 年中国种子协会从近 40 年来 1.6 万多个玉米推广品种中,以单年推广面积 和累计推广面积为指标,评选出 20 个“荣誉殿堂”玉米品种,登海种业自主选育 的掖单 2 号、掖单 12 号、掖单 13 号、掖单 19 号、登海 605 五个玉米品种入选, 是入选品种最多的单位。

  2021 年 10 月 18 日,公司选育的 478、掖 107、DH382、DH351、掖 52106、 8001、515、DH65232 玉米自交系入选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式发布 的“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占入选总数 14.55%。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申请品种权 219 项,获得品种权 170 项;授权 专利 16 项,其中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 7 项。2021 年,登海种业玉米国审品 种公示数量 41 个,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坚持发展多元化育种,除玉米种子外,还培育有小麦种子、花卉种子等。其中 近年来小麦种子小麦新品种登海 202 通过国家审定、登海 216 通过山东省审定、登 海 208 通过安徽省审定,“登海 206”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为 800.36 公斤,创下纪 录。花卉种子公司育有仙客来、红掌、凤梨、蝴蝶兰等多种产品。

  随着近年来种子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去化和市场监管的加强,以及国家对于及转基因 农业产业化开放,提高了种业的门槛,具备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公司得以真 正构筑行业壁垒。

  玉米是我国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玉米产业 链的上游为玉米种子生产、玉米种植;中游为玉米的加工生产,包括养殖饲料与深 加工;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加工与食用消费等。

  2021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6.8 亿吨,玉米总产量为 2.7 亿吨,玉米产量接近全年粮 食总产量的 40%,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我国玉米供需缺口 逐步扩大,进口量大幅提升。2021 年我国玉米产量为 2.7 亿吨,消费量 2.88 亿吨, 国内供需缺口达到 1865 万吨。进口量 2700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约 9.4%。

  我国玉米期末库存近年来降至低位。自 2008 年开始,我国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价 格干预措施,对当年所产玉米由国有指定收储企业按照临时收储价格进行政策性收 储。在政策刺激下,玉米连年增收,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库存积压、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影响之下,中央一号文件在 2016 年提出改革,2016 年 3 月玉米 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临时收储调整为“市场化收购”与“补贴”新模式,玉米价格 自此更加市场化,玉米库存开始回落。

  2017 年以来,国内玉米供给出现缺口,国内产量已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量。2018 年 自给率一度跌至 82%,近几年有所回升,当前自给率约 94%,仍无法完全自给。当 前阶段我国玉米库存已降至低位。玉米期末库存从 2015 年 2.37 亿吨回调至 2021 年 1.38 亿吨,2021 年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仅 48%,远低于 2015 年库存消费比 119%。

  玉米供给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2000—2020 年中国玉米总产量年均增长 5.29%,其中面积增加对玉米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70%,单产提高对玉米总产 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30%。

  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从 2000 年 2305.5 万公顷起保持总体上升趋势,至 2015 年达 到 4497 万公顷。2016 年由于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在“镰刀弯”地 区推行“粮改饲”政策,玉米播种面积开始出现下降,2020 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 为 4126 万公顷。2000—2020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年均增长 3.71%。

  预计未来玉米供给会有所回升,但提升空间有限。预测 2022-2023 年玉米供给分别 提升 1%至 2.73 亿吨、2.75 亿吨。

  扩大种植面积成为当前政策导向,但耕地面积提升空间有限。2021 年 2 月 25 日, 农村农业部发布《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 2021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1000 万亩以上,黑龙 江省明确扩大种植面积,目标 9000 万亩以上,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周期拉开序 幕。玉米播种面积在连年回调后初见升温,随着玉米种植热度回升,预计玉米种 子需求旺盛。2021 年播种面积回升至 4332 万公顷,同比增长 5%。预测 2022 年、2023 年种植面积分别为 4375 万公顷、4419 万公顷。

  玉米单产提升速度缓慢。从国内生产条件看,制约玉米供给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 两方面:第一,地形、耕地质量及水热条件、经营方式、育种技术等因素限制。 第二,主产区水土资源不匹配(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匮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从历年需求结构来看,食用和种用需求相对稳定,饲用和工业消费需求占比高,近 年来增加较快,且波动也相对较大。2021 年,玉米消费总量约 2.9 亿吨,其中饲用 消费量最高,达 1.9 亿吨,占比约 60.7%;工业消费量 0.9 亿吨,占比约 31.7%; 食用消费约 889 万吨,占比 3.1%;种用量约 119 万吨,占比 0.4%。

  饲用消费在玉米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饲用消费呈上行态势。近 10 年来, 玉米的饲用消费量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在 60%以上,主要用于生猪、肉禽、 蛋禽等畜禽饲喂。玉米的饲料消费量近年来大幅增加。2011 年至今,饲用消费量从 9863 万吨增长至 1.75 亿吨,增幅 81%。

  长期来看,畜禽产品的消费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近 年来,我国的人均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消费量逐年增加。从 2013 年至 2020 年,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量从 63kg 提升至 77kg。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高于农村居民,城 镇居民人均消费量由 77kg 提升至 88kg,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由 48kg 提升至 63kg。

  至 2020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约为 64%,较 2010 年提升了 14.2pct。“十四五”规 划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 告(2021)》预测,到 2035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72%左右。此外, 收入水平将逐步提升,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保持在 5 %左右。

  饲料消费又以生猪饲料为主。中期来看,玉米的饲用消费量与生猪存栏相关。当前 生猪存栏虽然较去年高点有所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2022 年饲用玉米消费需求 维持旺盛。截至 2022 年 3 月,全国生猪存栏数据约为 4.2 亿头。从生猪产能来判 断未来生猪存栏,2022 年全年的生猪出栏取决于 2021 年 2 月-2022 年 2 月的能繁 母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从 2021 年 6 月达到高点 4564 万头后,至今持续回落至 4185 万头,仍然高于全市场正常保有量。由此判断,2022 年全年生猪存栏和出栏 将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较高位,因此对饲料的需求仍会相对旺盛。随着能繁母猪 进一步去化,至 2023 年生猪存栏将会达到较低位,从而饲料需求也会下降。

  饲料原材料价格高涨,玉米替代效应凸显,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今年 2 月份开始豆 粕价格飞涨,3 月底一度涨至 5222 元/吨的历史新高,目前价格仍处高位;当前小 麦价格也已经超过玉米价格。生猪养殖企业饲料费用大幅增加,养殖利润不佳,部 分企业改变饲料配方,调低豆粕用量,转向使用杂粕、玉米蛋白粉替代,玉米需求 进一步增加。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预测饲料消费继续缓慢推升,但短期来看, 2022 年、2023 年由于生猪存栏降低,预计 2022 年、2023 年饲料消费分别为 1.7 亿吨、1.65 亿吨。

  工业加工是当前玉米的第二大下游消费项目,近年来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1 年 至 2021 年,工业消费量从 1060 万吨上升至 9150 万吨,增长超 8 倍,占玉米消费 比重从 9%上升至 32%。

  玉米的工业消费主要是采用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的深度加工。深加工产 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玉米淀粉及淀粉糖、食用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 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等,应用于食品、医疗、纺织、燃料、汽车等多个行业。 其中,玉米淀粉及淀粉糖消费量占比最大,约 55%;酒精占比约 26%;谷氨酸、赖 氨酸占比均为 7%左右。

  从市场需求角度,玉米的加工转化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以玉米淀粉及淀粉糖、乙醇、氨基酸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玉米深加工产品由于高附加值,成为农产品加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玉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工业,具有较高附加值。随着中国淀粉工 业的发展,对淀粉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变性淀粉。玉米淀粉可进 一步加工成为淀粉糖。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葡 萄糖是医药业的重要原料,可进一步生产出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多种药品。 玉米淀粉深加工制成的玉米糖浆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制作糖果、糕点、饮料 和罐头的优良甜味剂。

  玉米燃料乙醇的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受到企业的青睐。中国发展玉米燃料 乙醇的最初动因,是通过发展燃料乙醇,以提升玉米的经济价值,以消化当时过 剩的陈粮,缓解粮食仓储压力,减轻财务负担,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此外发展生 物燃料还能缓解能源安全的压力。但随着玉米各方面需求的高增,粮食安全与能 源安全逐渐出现矛盾,国家提出的“不与人争粮”的发展原则,鼓励使用非粮作 物生产燃料乙醇。目前我国乙醇生产原料包括淀粉、糖类和纤维素。但由于纤维 素的水解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尚未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大 多数企业仍然更倾向于玉米作为乙醇生产原料。

  玉米深加工为氨基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行业中。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氨基酸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宗氨基酸中的谷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生产工艺 已经成熟。以玉米葡萄糖为基础碳源,混合其他必需营养物质,利用目标底盘细 胞的高效转化,已经成为实现氨基酸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手段。由于赖氨酸是人和 动物自身无法合成且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可用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作为豆粕的 替代品。

  从政策导向来看,近年来,我国对玉米深加工的政策导向经历了从严格限制(2007 年-2015 年),到政策补贴鼓励适度放开(2015 年-2017 年),再到补贴逐步退坡 (2018 年-至今)三个阶段。2007 年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 在技术水平低、成本高、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 展影响了国内饲料行业的玉米供给。

  2007-2015 年,国内的玉米深加工行业受到政策限制,期间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 维持稳定。2007 年我国出台《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抑 制过热的市场投资,强调“饲料优先,统筹兼顾”的指导方针来保障饲料行业的 玉米供给。2007 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不再增加以粮食为 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该项规划长期限制了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对玉米的需求。 此外,2007 年至 2015 年间,外资被限制加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投资,直至 2015 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外资才被重新许可进入国内玉米深加工领 域。

  2015 年起,政策放松了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限制,并为深加工企业提供政策补 贴。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攀升的背景下,2015 年,国家下放深加工项目审核权限, 适度放开了民间资本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投资,并允许外资进入玉米深加工行业。 2016 年,部分地区增加了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助。2017 年,能源局发布《关 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及适度发展粮 食燃料乙醇,玉米工业消费量未来存在长期向上的空间。

  2018 年后,玉米深加工核心工业产区的政策补贴力度逐步下降,使得玉米工业 消费量回落。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来 这些区域对玉米加工的政策补贴都出现了退坡。2016 年-2017 年间,黑龙江省对 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为 300 元/吨,至 2018 年降至 150 元/吨。吉林、辽宁、 内蒙古等省份粮食局仅在 2016 年公布了玉米深加工补贴,自 2018 年后不再公 布补贴政策。

  尽管政策补贴退坡,但下游消费行业发展旺盛,产品附加值高,我们认为玉米的工业消费仍有增长空间。假设 2022 年、2023 年工业消费增速分别为 2%、1%,则预计 2022 年、2023 年工业消费分别为 9333 万吨、9520 万吨。

  我国种用玉米主要依赖自产,进口比重较低。2021 年进口种用玉米 237 吨,仅占 国内制种量的 0.02%,玉米种子受进口因素影响极小。随着杂交玉米新品种研发技 术的推进,玉米种子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国玉米种子出口数量持续增加,2021 年 玉米种子出口量达 1262 吨,较 2020 年增加 416 吨。

  当前全国临储玉米去库存进程将止,杂交玉米种子有效库存较低。现玉米种子能满 足用种需求,但总体供给偏紧。2021 年玉米制种面积达 272 万亩,较 2020 年增加 42 万亩,制种面积增长 18.3%。但因 2021 年玉米制种季前期受低温阴雨影响,后 期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品种出现减产,这使得 2021 年新产种子仍然有限。2021 年制种量 9.9 亿公斤,同比-6%,加上季末有效库存 4.77 亿公斤,2022 年度玉米种子有效供给量约 14.7 亿公斤。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 2022 年杂交玉米需种量达11.5 亿公斤,即今年播种结束后种子库存仅 3.2亿公斤, 达近五年最低点,预计新种植季玉米种子供给紧俏。

  玉米种子费用与玉米价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前玉米价格上涨,农户种植意愿 提高,或将推动下一期玉米种子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我国玉米育种经历多代品种更替,具有更加优良的性状,高产稳产、生育特性协调、 有更好的适应性、抗耐病性、对逆境伸缩度高、株型更理想、制种容易且高产。

  玉米种子的研发具有较高的壁垒。玉米种子从育种到上市程序复杂,通常育种周期 在 7-11 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交系选育阶段(需 1-4 年),二是杂交种组配与 试验阶段(需 6-7 年)。

  在政策的鼓励下,近年来市面上玉米品种井喷式增长。玉米品种只有通过相关部门 审定后才能进行市场销售和推广,审定可分为国家级审定(国审)和省级审定(省 审)。玉米品种的国审按不同生态区设置,通过审定后可在规定区域内推广;省审则 只能在本省适宜区域推广。

  2016 年修改实施的《种子法》,简化了农作物品种的审定与登记流程,对大型种子 企业开辟绿色审定通道,允许大型种子企业对其自主研发品种自行完成试验。受此 影响,“十三五”以来国审的玉米品种数量激增,但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玉米品种 的集中度持续下降,2019 年玉米品种种植 CR5 仅 19%。

  尽管玉米品种繁多,但能广泛应用推广的品种数量十分有限。在省审级审定中,一 个品种审定次数越多,可以推广的省份就越多,该品种适应性越广。截至 2020 年, 通过审定的 14121 个玉米品种中,86%的品种只获得一次审定,仅有不足 0.72%的 品种获得了 5 次以上的审定,即仅有极少数的玉米品种在多地获得推广应用。

  此外,获得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类目依然稀缺。如此数量庞大的玉米品种集中上市, 并没有改变种业市场优质品种稀缺的格局。截至 2016 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 4000 万亩的玉米品种仅 34 个,其中登海种业的品种占 7 个。

  登海种业的优秀玉米品种产量抗性俱佳,广受农民欢迎。公司持续进行玉米育种研 发创新,历年来完成了以掖单 2 号、掖单 6 号、掖单 13 号、登海 661 与登海 605、 登海 618 为主要代表的 5 代玉米杂交种。目前第四代、第五代杂交种测定平均亩产 均达到 650 公斤/亩以上,其中登海 618 最高亩产纪录达到 1500 公斤。稳定的高产 量、良好的抗病性、突出的抗倒伏、成熟周期短等优良特性,使得公司玉米品种受 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当前公司主打产品登海 605、登海 618 玉米种子经久不衰。除此之外,公司近年来 推出的登海 533、登海 511、登海 1717、登海 111 在抗病性和亩产方面均有优秀的 表现。公司陆续推出新品种,技术储备充足,随着进一步向市场推广适应,或将成 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保障种子安全是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的基础。2021 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指出 明确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政策多次强调种业安全 意义重大,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农业行业大发展的趋势 下,种业振兴指日可待。

  政策对种子品种规范性加强,种业格局有望优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随着 2021 年 9 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 年 修订)》的实施,今年的品种审定井喷势头会有所放缓,4 个基因点位的新规,会将 大部分模仿品种挡在审定大门之外。随着植物新品种维权力度的加大,会促使种业 自主创新系列品种会重新被纳入科研重点,未来更新换代品种可期。

  优质种子知识产权获得法律保护,大量套牌种子侵权的局面将扭转。新《种子法》 于今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了实质性 派生品种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并完善了侵权赔偿制度, 提高了赔偿标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转基因种子相比常规种子有着更高的溢价和利润空间。转基因品种通常会把抗虫、 抗除草剂、抗病、高产等优良性转基因转至受体品种中。1996-2008 年区间世界转 基因抗虫玉米产量统计中,提升最大的洪都拉斯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后增产 23.9%, 样本中超过半数的国家增长超 10%以上。从我国角度出发,转基因玉米通常具有高 产的特性,并能带来农药和人工费的节省。种植转基因玉米预计平 均增产 10%左右,比普通杂交玉米增收 150 元每亩。

  转基因种子价格方面,以美国为例,玉米种子价格伴随转基因玉米种植普及在过去 几年中急剧增长。每袋转基因玉米种子的价格约为普通玉米种子的 1.5-2 倍。伴随 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的进行,转基因玉米种子将获得价值提升的空间,育繁推一体 企业亦有大幅收入增长的空间。

  转基因农业的发展,促使大型种业公司由单一的种业服务向性状、种业、农化一体 化式的综合服务商转变。立足于上游性状研发,拓展业务至中游的产品生产,下游 进行销售推广及农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公司对转基因农业产业链的供给与销售 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同时,公司也会将自行研发的种子、农化产品资源授权给 需要被授权的区域型小型种业公司以收取授权费。

  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已开始布局,目前,我国经批准的转基因 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产业化种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玉米等产品总量缺口仍在。转基因技 术的产业化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障我 国粮食、生态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各政府部门努力加快相关政策、 办法的出台,以适应转基因管理的新形势,逐步向转基因育种商业化迈进。

  在转基因品种的审定流程上也有所简化。《主要农作物审定办法》第二十五条关于 申请审定的转基因品种进行品种试验的说明部分,改为若受体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 范围内,则只需开展一年的生产试验(相比常规品种试验 3-4 年的试验时间大大缩 短)。

  2022 年,农业农村部对 2021 年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情况作出说明,试点进展顺利, 转基因品种特性优良,节本增效优势明显。这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决定发展转基因品 种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信心,也对各科研单位、育种企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登海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实施单位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品种试验, 为转基因品种商业化做准备。现阶段公司转基因种子科研主要与大北农合作,由登 海种业提供玉米种子亲本,大北农负责导入优良性状的目标基因。2020 年 1 月 20 日农业部正式公告大北农的 DBN9936、DBN9858、DBN9501 和 DBT3601T 获批 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其中,使用大北农 DBN9936 转化体的品种包括大北农金色 农华 4 个、登海种业 4 个。

  优质的受体一般为优良性状的杂交种。登海作为玉米种业龙头,主产区内优质受体 品种储备充足(登海 605、登海 618 等),同时与大北农(目前拥有四个玉米品种 安全证书)合作,将大北农优良性状基因导入登海的优质受体中;在“强强结合” 后申请自交系的转基因安全证书,之后便可进行一般品种审定流程。目前为进一步 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情况下,若农业政策持续发力,审批时间亦有可能缩短。登海在 国内转基因产业化进程中具备先发优势,在获取生物安全证书的进度和商业化应用 方面有望受益。

  收入端:我们认为玉米种子需求在 2022-2024 年将持续旺盛,将呈现量价齐升局 面。销量方面,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提高,销量将会增加;价格方面,玉米供给 仍然偏紧,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农户种植意愿高,从而带来玉米种子价格出 现一定程度上涨。公司 2022Q1 种子销售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

  成本端:我们预计,随着销量的逐年提升,毛利率也会随之提升,单位成本下降。 对公司历年成本进行拆分,主要可分为原材料(约占 70%-80%)、田间种植成本 (约占 5%-10%)、加工成本(约占 13%-18%)。每公斤玉米种子单位总成本约10-12 元,单位成本随着销量的提高而降低。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早安焦作|大量岗位!焦作这家医院公开招聘!事关所有人的朋友圈官方说法来了!
下一篇:兴发集团研究报告:周期兼备成长乘景气之风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