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打好特色“产业牌” 奏响乡村“振兴曲”

时间:2024-03-16

  翻看2023年贵池区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可谓硕果累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4.5%;一产增加值40.24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0元,同比增长8.6%。从秋江圩区的高标准农田到里山林区的黄精产业园,从木闸河畔的蔬菜基地再到峡谷深处的霄坑茶园……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正加速绘就。

  天气乍暖还寒,走进秋江街道普庆村,只见连片的小麦郁郁葱葱。“多亏了农业部门的提前预警,并指导我们及时做好了防冻害工作,今年夏天的收成应该不会受到影响。”看着小麦和油菜长势良好,种粮大户王实青忍不住感叹。

  去年入冬以来,贵池区遭遇了多轮的雨雪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帮助广大农户减少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贵池区广大农业工作者纷纷下沉生产一线,察看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的苗情、墒情,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安全度冬。

  近年来,贵池区立足区情实际,扎实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推进农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一系列政策得到了接连落实,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2023年,贵池区新增耕地面积1635亩,找回耕地75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7.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3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5.7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粮食稳产高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去年,乘着省“两强一增”行动的东风,贵池区新建了3个水稻育秧中心、4个烘干中心、1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和1个高标准全程农机化综合示范基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9.5%以上。

  除了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近年来,贵池区还积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持续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2023年全年,贵池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5万吨,同比增长3.1%;油料产量3.7万吨,同比增长10.8%;肉类总产量4.0万吨,同比增长4.1%。

  初春的感钟山云雾缭绕、林木蓊郁,林地之下,一株株黄精正在静静生长。山下的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经过九蒸九晒等工序,一个个形如人参的黄精果散发着阵阵清香。

  “我们企业于2016年落户贵池,主要生产黄精果脯、黄精芝麻丸、黄精酒、黄精茶等一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发展出了9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公司副总经理李先进说。

  出彩的不只是黄精产业,近年来,贵池区出台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围绕本地优质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2023年,全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发展主导产业专业村(镇)76个,培育标志性特色水产业1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16个。棠溪西山村2900亩地块入选全国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霄坑绿茶、秋浦花鳜、西山焦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霄坑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8.79亿元,黄精、鳜鱼、茶叶、硒、竹等5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步伐也持续加快。以黄精产业为例,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扶下,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全产业链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致富,人均增收万元左右。

  “2023年,贵池区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9.57万亩,流转率69%,‘大托管’面积达到2.23万亩。”贵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此外,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实现了账务分设,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河道重新整治了,门口道路也硬化了,村口还修了小广场,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现在的日子一年一个样!”墩上街道罗城村60岁的村民赵菊芳说,让她最满意的还是政府帮忙修建的冲水厕所,让大伙彻底告别了蚊蝇满天、臭气熏天的旱厕。

  “近年来,我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城村党委副书记姜志高介绍道。2023年罗城村入围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罗城村的蝶变,是近年来贵池各地农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2023年,贵池区印发《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暨美丽镇街工程加快建设五新贵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方案》,率先在马衙、墩上、涓桥等3个镇街开展美丽镇街建设,紫岩、金山、罗城三个村庄的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陆续启动。截至去年底,贵池区累计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63个。

  乡村美,不仅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2023年,贵池区聚焦农村群众生活“便利度”,加快推进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去年底,贵池区改造提升卫生院22所、卫生室102个,升级敬老院20个,新建老年助餐点110个,8个镇街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还建成“四好农村路”2822公里,改造危桥24座,除险加固水库32座,“黄栗路”等多处乡村基础公共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上一篇:推动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