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1-02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37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3〕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以人口集聚量质双升、产业平台能级跃升、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生态人文和谐共生、区域协同一体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高水平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全力构建“人与城”“产与城”“乡与城”融合互促的高质量发展共富图景。

  ——牢牢把握“山水之色”,坚持以绿色发展、集约高效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发挥我县生态特色优势,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的有效衔接,使绿色成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底色,打造现代化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集约集聚发展,构筑“一核两廊”空间发展架构,推进“核与廊”间的交通连接、设施连接、生态连接和文化连接,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将云和打造为宜居宜游的“山水秀城”。

  ——牢牢把握“家园之形”,坚持以为民服务、共享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加快小徐未来社区、“四好”农村路等项目建设,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全面落实进城农民子女就读“同城同待遇”政策,实现城乡居民高质量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将云和打造为生机勃勃的“家园新城”。

  ——牢牢把握“童话之意”,坚持以创新赋能、产城融合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将童话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以机制创新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以产业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在人口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深化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实施以“两进两回”机制为核心的农村主体提升工程,以制度创新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木制玩具、轴承、阀门等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资源,强化优势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推广。推动产与城在空间规划、功能完善上深度融合,将云和打造为独具特色的“童话名城”。

  (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27年,县城城镇化率达78%以上,县城和特大镇GDP占全县的比重达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1.9以内。加快实现人口县城集聚、特色产业集群、城市基础设施蝶变、基本公共服务提质、生态价值转化加速的目标,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云和模式。

  1.升级“一核两廊”发展架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内资源向城区和中心镇集聚,推动实现行政格局优化集中、服务管理整合集成、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一核两廊”发展格局。一是升级主城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动力核。根据“一核两廊”发展架构,利用雾溪畲族乡、安溪畲族乡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依托产业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载体,推动雾溪、安溪两个少数民族乡主动融入。借助城镇化优势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价值转换,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二是加快云和湖创意产业经济走廊发展。按照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聚的要求,在确保管理和服务半径有效的原则下,循序渐进建设一批中心村和特色景区村,实现服务管理职能在所属村范围内全覆盖。依托云和湖水系联动推进赤石乡、紧水滩镇和石塘镇发展,加快云和湖创意产业经济走廊一体化建设,完善西北部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区。三是加快云和梯田农耕文化走廊建设。以云和梯田创5A为核心引擎,丰富旅游新业态,串联崇头镇全域,加快5A项目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文旅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业态,精心打造梯田农耕文化特色精品旅游路线.统筹“一核两廊”协调发展。一是以主城区城镇化优势地区为中心集聚全域要素集中发展。按照《云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县城作为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建设,继续扩大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城镇发展空间,推动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集中发展,推进老木制玩具城区块产城融合示范区有机更新、木玩智创空间—人才公寓、童话小镇主题酒店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更多人口、产业、要素向县城集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城镇动力核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发挥云和湖创意产业经济走廊和云和梯田农耕文化走廊的支撑作用。立足云和湖创意产业经济走廊和云和梯田农耕文化走廊战略优势,发展云和湖有机鱼、云和雪梨等特色品牌。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将全域旅游作为城乡建设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核心支撑,通过建设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等一批项目,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域内外部空间网络,促进两大走廊复合发展与融合渗透,打造全域旅游“云和样本”。三是促进县域内特色建设多元融合。统筹提升资源配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畅通行动、城市生态提升行动、城市治理行动,全面展现“童话云和”城市形象。崇头镇重点打造“梯田农耕乐园”,石塘镇重点打造“帆影渔歌·茶香石塘”,紧水滩镇重点打造“诗画仙宫·渔人天堂”,赤石乡重点打造“浪漫赤石·玫瑰花乡”,安溪畲族乡重点打造“梨花乡里”并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雾溪畲族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并适度发展生态农业和康养产业,逐步融入中心城区。

  1.推动“4+4+N”产业平台体系提级聚能。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目标,高标准打造“木制玩具、轴承、阀门、钢压延等四大传统产业+半导体全链条、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四大新兴产业+N个小微生态产业园”平台体系建设。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引导钢压延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钢铁研究院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扎实开展“倍增”行动计划,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创建国际木制玩具名城,增强木玩前端的研发设计与后端的品牌营销,加快木玩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力争到2025年木玩产值规模突破百亿;积极培育轴承企业“隐形冠军”,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精密轴承生产制造基地;培育引进高档次的阀门精加工企业,加快推动我县阀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打响云和高端阀门地域品牌。推进木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小镇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朝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高水平引育四大新兴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半导体全链条、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半导体产业,持续对接引入半导体产业优质上下游企业,打造未来产业“新蓝海”。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强与大数据、软件服务等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合作,借力大数据、软件服务两大领域数字经济发展,为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加快培育智能装备产业,重点招引智能装备产业链上具有尖端技术的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引进一批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三是高标准推进N个小微生态产业园建设。以木制教玩具小微企业园、金沅木制教玩具小微企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商产业园为依托,提升经开区能级,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工业园区公共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小微园区和特色小镇等产业核心区引导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集聚。

  2.打造“深度融合”的农文旅产业发展“金名片”。一是高效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品种提升、连片种植、品牌创建、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实施云和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广“强村公司建设+农户签约管理”模式,规划建设高标准雪梨示范基地。大力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重点推动特色健康产业发展。二是做优做强“旅游+”文章。以建设云和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跨越发展3610工程”,加快木玩童话小镇、云缦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域5A大花园。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打造“云和云居·六头民宿”品牌民宿集聚区和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3.推动商贸流通网络提速升级。积极谋划现代新型工业社区服务中心、智慧交通物流汽车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各级商贸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打造县域消费新场景,逐步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统筹制造业物流、电商物流和城乡配送,加强与邮政企业合作,推进统仓共配建设,建设“一县一仓配、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网点”的县域快递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冷库、冷链物流园区、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冷链配送中心及复合型冷链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为云和雪梨、云和湖有机鱼、云和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立体互通交通网络。一是畅通县城内外交通设施网络。加快推进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黄安线提升改造工程、局龙线改建工程、长深高速公路云和赤石互通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升级“一环二高三干五联”综合交通网络。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争取温武吉铁路、丽云宁铁路等项目有实质性突破,谋划实施S210仙居至景宁公路(云和规溪亭至朱村口)工程,提升云和与龙泉、景宁、松阳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对外交通通行能力。实施云和湖交通集散中心提升、全域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着力提升县城内部公路发展水平,增加云和梯田等重要旅游景区高等级道路数量,加快建设提升景区与乡镇间通达性的各级道路,布局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两廊”间与“廊核”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内部交通基础网络。二是强化航空与现代水运通达能力。积极推进航空路线建设,加强云和通用机场前期规划,提前谋划布局与丽水机场的交通干线连接工程,拓展丽水通用航空网络服务范围,打造浙闽赣边际通用航空运营重要节点。利用水网资源优势加快航运开发,重点升级建设内河公用码头泊位,提升内河公用码头现代化水平,大力开发石浦东西交通码头与紧水滩库区水上服务站等,将云和打造成为瓯江中上游地区的水陆联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2.升级市政公用设施。一是全力构建海绵城市。加快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城南管网优化工程、浮云溪城区段改造工程,加强排水管网、雨水泵站、调蓄设施改造建设,适当建设地下蓄水储水设施、排洪通道,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推进城乡污水设施标准化运维,严格落实“准四类”清洁排放标准。运用“海绵思维”系统分析、全面排查、综合治理,根据每个易涝点和片区具体情况,“一片一策、一点一法”制定整治方案。二是加强城市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天然气覆盖率,提升企业用气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三是整治拆改老旧设施。加快谋划建设城中村改造项目、城市有机更新-龟山脚区块综合开发项目、采真里改造项目,依法处置违建附房、乱搭乱建等,为后续改造提升和美丽城镇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加快鲤鱼山小区、浮云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全域摸排农村住房安全隐患,依法做好农村危旧房腾空、修缮、拆除等工作。加快打造立体停车场、休闲广场等系列便民场所,提升城镇与村庄风貌。四是加快“未来社区”“花园社区”建设。加快实施小徐未来社区项目与未来乡村(公园乡村、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示范建设项目,通过规划引领、探索创新,推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利用,布局一站式邻里中心、康养中心等空间,倡导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以及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社区”“花园社区”建设。

  3.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提高光纤网络覆盖率,实现行政村以上地区和县域交通干线G全覆盖。二是全面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搭建县城智慧化管理平台,推进交通、城管、教育、卫生健康、文旅等数字社会各领域场景应用建设,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地上地下管网、路灯、桥梁、公共绿地等实行一网统管,推进城市管理综合体系智能融合。三是加快行业数字化建设。加快建成“智慧工地”系统,通过在建工地全面接入视频监控和环境扬尘监测,实现“线上+线下”高效监管,切实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效能,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数字赋能城市未来。以未来社区建设为依托,将数字系统设计融入小徐未来社区方案编制,建设CIM智慧平台、社区智慧平台,实现物业管控、商铺管理、服务预约等智能化管理服务。

  1.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升级。一是升级养老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项目提升,整合全域乡镇片区资源,打造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域推广“长者益智幸福坊”、爱心驿站与“云善暖心服务”制度,满足村居孤寡、独居、留守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二是提升养老服务。谋划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加强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养老服务,实现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创新养老模式。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依法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支持各类服务机构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探索打造综合型养老社区、医养结合型护养中心,加快推动健康养老、生态养老、旅居养老等高端养老模式,有效满足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2.城乡住房服务均等化升级。一是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体系构建、标准规范、政策制定等,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后续管理等相关制度,构建进退有序、规范科学、公开透明的分配管理机制。二是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住房制度为方向,协同开展农村危旧房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计划,研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建房资格、土地要素、资金配套等政策,切实有效解决农户建房难问题,减轻农民经济压力。合理分配现有存量保障住房,优先安排实施改造连片规模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基础设施不配套、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

  3.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升级。一是提升“学有所教”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优质公办资源长效供给机制,整合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数据信息,打通数据关口,力争全面实现“零证明”报名入学,同时加快实施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白水区块配套幼儿园项目,确保适龄儿童“应入尽入”。二是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时入学。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正当权益,保障其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县中崛起”行动计划,谋划第二中学校舍改造提升工程、梅源中学校舍提升改造工程、第三中学健美操大楼等项目,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共同体,大力推进城乡间、学校间的结对协作,引进名优教师、学科导师和山海协作区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推进“双高建设”,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

  4.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升级。一是优化全域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实施中医医院迁建工程,进一步加快医共体建设发展,推进以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建设。通过专家下沉、学科下沉、资源共享、基层医疗技术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推进强基层工作,有效解决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二是建立医共体内外利益均衡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与公安、住建等部门实行人口数据共享,全面掌握常住人口医疗需求,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加快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打造“30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动城乡医保服务优质均衡共享。三是加强智慧医疗建设。依托云和县医疗健康集团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持续巩固提升数字化改革“智慧医疗”、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成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升级。一是加强就业保障。通过提供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免费就业对接服务等举措帮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与外来人口“找工作”,通过维护务工人员合法工作权益,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在维权保障方面,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贯穿县、镇、村、企四级,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扶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发展空间,推进产业园建设,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探索在工业园区及全县部分大中型企业建设“幸福e站”,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1.“全域5A”建设童话大花园。一是充分发挥云和梯田创5A龙头引领作用。立足云和梯田创5A前期创建成果,强化大梯田景区集群发展意识,加快实施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白鹤尖4A级旅游景区、梅竹生态体验项目等周边配套项目,抓好景区核心村业态培育和服务升级,不断提升云和梯田景区配套服务能力和辐射发展水平,持续推广“中国醉美梯田”旅游品牌,打造云和旅游金名片。二是加快推进云和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推进云和生态养生文化村、云和湖聚仙岛旅游综合体、宏地·云缦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做足亲水生态休闲度假文章,打造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引领性旅游度假区。三是坚持以5A标准建设木玩童话小镇。发挥木玩童话小镇在县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县城区域进行童话主题的文化空间引导和设计,打造体现“童话空间”特色的文化创意型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同时,依托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着力打造云和环境健康品牌形象,持续擦亮“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健康服务示范城市”金名片,挖掘“旅游+康养”潜力,在高山地区加快打造云和梯田农耕乐园、清凉无忌黄家畲等康养项目。

  2.“全域美丽”建设生态共富圈。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围绕我县三产定位,结合各乡镇特点以及各村资源优势,做深做实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以梯田开犁节、云和雪梨丰收节等活动和安溪后塘农旅融合等建设项目为依托,深化农文旅转化,推动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二产服务化、三产产业化”,打造“云”字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申报省级农业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进乡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重点发展以云和雪梨为代表的精品化经济作物,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持续激发要素活力,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效能。三是建设诗意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全域统一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和花园乡村,统筹推动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开发类等四类乡村发展,重点提升“最美梯田”“十里云河”“梨花乡里”等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3.“全域实践”建设生态价值转换链。一是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两山合作社”实体化运营,探索调节服务碳汇核算体系,推动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从政府购买生态补偿的单一形式向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发展。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养老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的有效衔接。二是推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经验。以标准化促进生态价值转换高质量发展,形成生态价值转换“云和模式”,开展重点核心标准研制和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全域推广崇头镇、雾溪畲族乡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规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认证、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争取率先建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样本。

  1.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谋划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内畅外联水平。围绕产业园区、景区、交通干线和枢纽、城市规模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持续优化完善5G精品网络,提高覆盖率。二是加快山区对外开放合作。在上海、杭州、温州、台州等地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深入对接长三角优质企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引进落地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实疗休养产业发展“三提三推”工作计划,加强与长三角城市交流对接。

  2.主动融入“一带三区”建设。一是主动连接莲都区旅游资源。紧抓丽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放大云和生态旅游优势,积极对接丽水市“瓯江中上游休闲养生新区”发展思路,与莲都区共建诗画浙江旅游共同体。二是依托瓯江承接丽水生态产业资源。统一划定功能性蓝绿空间,推进流域治理,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进莲都-云和-龙泉-遂昌-衢州水路连通,串联瓯江水系和长江水系,推动云和全域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协同发展。三是加快云景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态格局融合发展。统筹谋划推进云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全力构建两县“20分钟交通圈”。充分利用两地优势条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云景生态产业园建设,谋划推进云景风情廊道建设项目,打造两地畲族风情走廊。

  3.升级打造“山海协作”工程。一是创新飞地“互飞”模式。通过“飞地”双向互飞模式,引进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抓住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引导发达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向我县转移。探索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建设“科创飞地”“人才飞地”,主动吸引上海、杭州等地创新资源。与发达地区加快探索共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园区,实现“补链式”“延链式”“强链式”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入驻产业园。二是借力飞地输出“云”字品牌。谋划推动“一区两带三园百微”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紧盯云和雪梨、云和黑木耳、云和梯田大米、云和梯田高山蔬菜等优质特质农产品,依托山海协作推动“云”字特色品牌发展,积极筹办参加各类生态农业节庆活动、展会,提升“云”字品牌效应。

  (一)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强化整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重点抓好城镇化建设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处置,加强工作力量配置,统筹联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建立完善清单落实闭环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实施意见》要求,细化分解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自身职能研究落实具体举措,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推进。落实常态化督查机制,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高质量推进。

  (三)建立完善政策要素保障机制。围绕人口集聚、资源配置等重点,建立健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针对性政策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好用足各项土地要素保障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健全完善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作用,提升国有资本经营能力,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多渠道推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


上一篇:湖南隆回:锚定美好蓝图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畅通循环 合作共赢——河南省农药高质量发展产销对接会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