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碗用科技端牢!

时间:2024-01-01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市场,这是创新技术最根本的应用动力,我们还有以大北农为代表的优秀生物育种企业,它们不光有技术和战略视野,更有农业强国的情怀抱负。

  一、“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曾经,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一句著名的“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引发广泛共鸣,但很少人知道,他其实还说了更为切中要害的下半句——“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不幸的是,就目前的世界格局而言,粮食面临着被全球数家巨头公司控制的挑战。有数据统计,全球四大跨国粮商美国独占三家:AMD、邦吉、嘉吉,再加上法国的路易达孚,总共掌控了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英国《卫报》甚至有这样一条评论:“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四大巨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1年进口粮食6390万吨,占粮食产量57121万吨的11.19%。2022年进口粮食14687万吨,占粮食产量68653万吨的21.39%。粮食对外依存度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并且,这里还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2022年大豆进口量9108万吨,国内产量2028万吨,进口是国产的449.11%;2022年玉米进口量2062万吨,国内产量27720万吨,进口占国产7.44%。可以说,中国面临着粮食需求增长速度远大于供给增长速度这一挑战,有的品种挑战难度还很大。甚至就在今年的前10个月里,我国已经累计进口了12993.2万吨粮食,同比增长7.3%。按照这个速度估计,本年度我国的粮食进口量有可能再次刷新纪录,冲击2021年创下的1.6亿吨历史高点。上面几组数据都清晰呈现了当前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粮食安全在愈发复杂严峻的时局下面临着风险。

  二、种业,有多重要?2018年4月12日,习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调研时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北农种业加工基地2021年7月9日,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22年4月10日,习总书记在海南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为什么习总书记多次殷殷嘱托?一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水资源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二是我国支持粮食绿色生产的环境条件日益成为硬约束,高质量发展对种业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高产出的粗放生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加快种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更多优质高产和环境友好型品种,是当务之急;三是我国粮食生产劳动力短缺、成本贵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粮食“谁来种、怎么种”问题,对种业创新提出迫切要求。先来看一组对比:有资料显示,2018—2020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为416.7公斤/亩,美国为719.6公斤/亩,单位产能差距显著。美国的亩产为什么这么高?从根本上来说,因为他们的育种技术强。大家可以看看过去几年我国种子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从2014年至2021年的这8年间,我国农作物种子进口额从3.24亿美元提高到6.8亿美元,出口额从2.61亿美元提高到3.3亿美元,进出口赤字则是从0.63亿美元升至3.5亿美元。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善,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阿根廷提供了前车之鉴:1996年,阿根廷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引入转基因大豆,孟山都这家企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成功打入市场。短短数年,转基因大豆就占领了阿根廷90%的市场。孟山都公司董事们,认为割“韭菜”的时机已成熟,向阿根廷的农民、政府及相关产品代理商等,举起了磨得锋利的镰刀,收集阿根廷农民侵害孟山都知识产权的证据,要求缴纳专利费。最终阿根廷政府屈服,不仅向孟山都支付了“技术补偿基金”,还允许它在阿根廷申请专利并受法律保护。此后的数十年里,孟山都成为阿根廷大豆产业的实际主宰者。后来,类似的情况也在巴西、印度、乌拉圭等国家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做到了从跟随,到比肩,最后超越。种业是农业“芯片”,作为粮食之本、农业之基,是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的根本所在。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体措施中明确提到一件事: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北农规模化遗传转化平台

  三、翻身仗,打响中国种业的翻身仗正式打响,离不开三股力量:政策、科研、企业。我们不妨把时间倒回2012年。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两点目标:一是以西北、西南、海南为重点,初步建成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二是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对于前者,更具体的安排是,构建一套包含国家、区域和县(场)三个级别的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和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到目前,共有三批138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破土而出”,垒起种业振兴的基石。对于后者,2013年9月30日,习总书记曾带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到中关村集体学习,在那里视察了大北农生物育种研究进展及成果。又过了一年,历史的机遇来临。2014年全球谷物市场低迷,粮食价格普遍暴跌了三分之一,受粮食市场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国际种业巨头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和亏损,一时间几大企业之间的并购风起云涌。于是,中国化工出手了,经过三年的波折,将发源于瑞士的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企业先正达收入囊中。时间回到2021年7月9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然而,中国种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在这方面,种业企业再次成为了生力军。就在2023年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32号公告,裕丰303D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脉育526等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经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国内种业领军企业在其中做出了主力贡献。这意味着在种业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领域,破解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种业企业的翻身仗打响后,不仅可以增强国内粮食生产的自主权,甚至还能够迈向海外版图,在更大的舞台上接受市场的检验。大北农生物技术玉米性状产品DNB9936和DBN9858分别于2021年7月和2021年10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为国产玉米走向世界打开一扇大门。大豆方面也紧随其后,获得了巴西、阿根廷种植许可。当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亟待解决,不仅政策大力支持,许多企业也都满怀一种时不我待的强农报国之精神,一路狂奔。大北农作为中国种业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其种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逐步建立了以生物育种为核心,从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转化到成果示范推广的快速、高效、精确、工程化创新体系,拥有生物技术、玉米种业、水稻种业、大豆种业、经作种业、创种基因等板块。截至2023年10月,在常规育种方面,种业拥有国内发明专利148件,国际发明专利PCT88件,植物新品种申请983件,授权394件,国审作物新品种184项。参与研发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生物育种方面,生物技术公司已通过ETS和ISO9001双重认证,以行业最高标准对生物育种研发进行全程可追溯管理。玉米性状产品DBN9936、DBN9858、DBN9501、DBN3601T获得国内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大豆性状产品DBN8002、DBN9004获得国内安全证书。在产业布局上,大北农在全国24个省,60个市,121个县布局,建有26个育种基地(2477亩)、99个制种基地(18万亩),加工车间10个,生产线万亩农田。目前,大北农生物技术已经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生物育种研发体系,建成了包括基因克隆与用于产品研发的可行性评估、规模遗传转化、转基因事件筛选、安全评价、专利布局与申报、性状整合、品种选育、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环节在内的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成熟体系。未来,创种基因将以优异育种材料的创制为目标,依托三亚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制度优势,围绕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着力依托信息智能化种质资源库,基于合成生物学前沿核心育种技术,构建创种科技发展的核心资源与技术赋能平台,为实现中国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注入新的力量。种业就是农业的“芯片”,这些年一提到“卡脖子”,多少人钦佩华为的不屈服,这是脊梁,也有技术带来的底气,而在世界粮食格局的压力之下,我们其实也有这样的“农业华为”,在生物育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直面刀光。记得2017年8月15日,新华社记者曾赴山东、宁夏的农村调研,得到了当地农民一记振聋发聩的追问:“我们国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飞机,为何不能研发出好菜种,而要长期受制于美、日、韩等国?”中国人想吃中国粮,想在中国大地上用中国种子,愿望是迫切的。一口饭,一口菜,往小了说就是填饱肚子,往大了说就是国家安全。眼下,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市场,这代表着需求,也是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应用动力,我们还有以大北农为代表的生物育种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它们不光有技术和战略视野,更有强农报国的情怀抱负。未来,我们不光要让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用中国种,更需要让中国种走向海外,种出世界粮。


上一篇:新洋丰新国肥助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生意社:2023年三七价格回涨 2024年能否继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