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3-10-22

  公司是首批获得农业部核发《全国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国家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权”的四家股份制公司之一,是首批获农业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是水稻南繁育种制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海南)、海南省南繁水稻预制种工程研究中心。公司是农业部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种业企业之一,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企业信用等级AA”。

  2010年12月,公司被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2012年10月,公司被海南省科技厅颁发海南省高新技术项目证书。2013年公司被海南省对外经济发展促进会评选为副会长单位。2016年11月,公司被海南省知识产权协会评为“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最早的申请人”。2019年4月,公司被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组成的海南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海南省诚信示范企业。2019年12月,公司被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审定为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12月,公司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审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公司再次通过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国家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通过对全国7000家农作物种业企业近三年种源竞争力、育种水平和企业实力、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的对比遴选,公司子公司重庆中一种业入选水稻类强优势企业(全国共13家),成为农业农村部分类指导、精准扶持的优势企业之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当前,国际种业已进入以抢占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机遇期,呈现出高新化、一体化、寡头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仍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育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面对种业发展的蓬勃趋势与复杂环境,国家陆续出台“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指导性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种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2022年3月1日新《种子法》的正式实施,种子行业形态将发生重大改变,通过严控品种审定,从严限制衍生性品种申请,将切实提高审定品种质量,激发育种行业原始创新活力。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国家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快建立健全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开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企业主体培育、良种推广应用、种子储备救灾等方面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并通过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

  2021年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意见指出到2025年末,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过500个,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种业龙头企业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和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研发能力,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新品种、新品系。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农业支持保护持续加力,市场驱动和科技支撑更加强劲,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将加快向种业渗透,推进种业全产业链开发。

  公司以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从事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等农作物品种创新、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农药、化肥的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农作物种子,包括杂交水稻种子、玉米种子、油菜种子、蔬菜瓜果种子等。公司在湖南、重庆、贵州和福建拥有四家核心子公司,覆盖华东、华中、西南等水稻主产区,在海南省和各区域子公司建有稳定的育种基地。

  2021年,面对宏观经济出现的困难及新冠疫情持续叠加下农业不稳定的预期,公司加强日常生产绩效管理,防控农田劳动力短缺、生产销售成本增加等生产经营不利因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障科研、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有序持续的开展。一是大力推进销售服务模式创新,在坚持产品分级定位的基础上,强化经销商网络布局,同时积极开展与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加工企业的全产业链合作,由卖种子转变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增强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二是积极开展内外部业务合作交流,加强内部销售渠道、科研力量及产品资源的协同整合,推进与外部同行业公司的品种交流、引入工作,促进公司种子品种资源不断丰富。三是公司继续发挥科企合作优势,在长江中下游区域重组科企联合体,以进一步加快品种上市推广,提升品种选育核心竞争力。四是发展优质米和酒用高粱产业,通过开展酒用高粱替代品种示范推广和政府采购项目拓展优质产品营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的水稻育种在长江中上游优势突出。公司通过提升多品种稻米加工整精米率,培育出多项国家一级优质标准稻米品,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选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优质稻米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冷水河”优质稻米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Q优12已成为云南省米线加工原料主要品种,在四川、贵州、福建等省区开展广泛试验示范;神9优28适宜淹水直播,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神农优228获首届全国优质稻食味鉴评十大金奖品种。油菜育种方面,公司的高含油油菜育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庆油3号、庆油8号含油率达50%以上,国审品种晶油1号已在全国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玉米育种方面,品种创新实现突破,公司玉米品种资源不断丰富,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自交系品种在南繁育种工作中广泛测配,多个品种完成在云南、贵州及重庆的引种工作,其中新中玉801已在全国多省市推广,具有市场开发前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833,027.35元,同比增长14.27%,主要由于公司对子公司重庆中一种业形成控制,自2020年 7月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从而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净利润-56,321,751.89元,同比减亏53.90%;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26,688.31元,同比减亏51.90%,主要原因:(1)上年全资子公司保亭南繁种业由于受执法机构拆除没收建筑物等重大因素的影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515.99万元,本期公司没有产生该类损失,因而成为减亏的重要原因;(2)公司根据全资子公司保亭南繁种业股权转让涉诉事项的进展情况,预计了负债减少本期利润3,660.00万元;(3)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惟谷供应链收回应收款项数额较上年减少及上年发生转回坏账准备事项,从而影响本期利润3,981.66万元。但是,尽管公司本期减亏较大但仍未扭亏为盈。报告期末,公司资产合计1,140,601,046.20元,较上年期末上升3.19%;负债合计188,672,234.55元,较上年期末上升95.24%;所有者权益合计951,928,811.65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871,822,307.96元。

  公司的存货来源于自产与外购,其中,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作物种子产品大部分源于自产;农化产品、周转材料源于外购。由于种子生产属大规模种植生产,而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故公司自产的种子主要采取委托制种单位生产的方式获得。委托制种生产模式分为“组织农户集中生产模式”和“租地雇工集中生产模式”两种。

  在“组织农户集中生产模式”下,由公司委托的制种单位组织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同时负责农户生产管理并集中收购种子,或公司直接组织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如出现自然灾害、技术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分别由制种单位或公司承担。

  在“租地雇工集中生产模式”下,由公司直接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农户租赁土地,并雇佣农户进行生产,如出现自然灾害、技术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由公司承担。

  (1)“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项目当前主要销售模式为“公司+农户+大米加工厂”,即公司将杂交水稻种子销售给农户,并在农户种植过程中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农户生产出来的粮食再由公司联合大米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成大米对外销售。

  (2)农作物种子产品销售主要采用“公司+农户”、“公司+经销商+农户”和参与政府采购的销售模式。其中,采用经销商销售模式运作的主要方式:1)定期通过信用评估选取经销商;2)向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买断销售,并先收取部分货款;3)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即为该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

  公司研发工作以取得自有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新及高效的繁殖制种技术为目标,由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研发育种团队及各子公司协同开展,或与农业科研院所、其他种业企业及农业专家等通过协议方式合作开展。本年度内,公司总部研发中心以新引进的育种团队为主体,在临高基地开展水稻育种科研工作,年度内进入品比试验组合345个,筛选试验组合6800余个,并成功举办新品种观摩展示会。

  公司目前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共有35个,其中水稻品种8个,玉米品种24个,油菜品种2个,大豆品种1个。

  2021年度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件,其中水稻1件,玉米1件;2021年度获得品种审定数11件,其中水稻5件,玉米6件。

  2021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2件已经授权,4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公司生物资产为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作物种子产品,其发芽率、纯度、净度、水分等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为合格种子,同时为了持续保证种子的质量标准,存储条件特别重要,需要封闭仓储,严防虫、鼠等危害,低温低湿更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为此公司及各子公司都在所销售推广区域建有符合条件的种子仓库。公司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12月通过募投项目建设,建成投产了标准化的海南临高冷库和湖南望城冷库,较大程度提升了公司种子冷存的质量保障水平。

  公司杂交水稻制种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方法》是“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制种产量,有效降低了含杂比例,提高了种子纯度,被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誉为“是世界种子生产中的一次创新”,直接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应用和推广。另一项杂交水稻制种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原“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的局限性,还解决了一些超级稻的制种难题。

  公司研发工作以取得自有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新及高效的繁殖制种技术为目标,一方面由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研发育种团队以临高基地为依托自主开展水稻育种科研及合作创新,并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逐步开展新组合新品种生态测试,同时协调各子公司在各自区域开展育种创新及配套技术研究,广泛与全国农业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种业公司及科学家等开展合作。

  由于海南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阳光资源优势,以及野生稻基因资源优势,使得海南成为我国杂交水稻最理想的育种和制种区域,是我国最主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公司总部地处海南,子公司分布于南方稻各大区域,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技术研发的应用和交流;有利于加快种子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能力。

  公司通过自主水稻生物育制种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国内外的种业企业提供育制种技术服务;通过“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为纳入项目管理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性、专业化、标准化的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种业企业单一的产品供应模式,不仅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率与效益,也促进了地方粮食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变革。

  公司致力于完善、推广“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经营模式,利用已有的品种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通过组建“一站式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服务”农业专业合作联社,针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纳入项目管理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农资采购、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努力实现水稻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金融、产品、技术、信息等全产业链服务。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2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公司将紧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南繁硅谷建设发展机遇,积极发挥南繁育种的政策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种业创新生态,争当种业振兴行动的“排头兵”。公司将加快科研、生产、销售、科技技术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通过种业行业的创新发展,重塑公司种业竞争新优势,打造生物育种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公司将抢抓南繁育种政策机遇,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整合各区域子公司及南繁育种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为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

  公司将以健全和完善自身科研机构和实验平台为基础,发挥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和资源环境的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市场特色制定拓展策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升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公司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生产的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机服务、农药及农业技术业务,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占领产业链市场优势。

  公司将服务于国家“振兴种业”的重大战略,围绕南繁硅谷鼓励建设作物、畜禽、水产现代种业产业园的政策红利,加大种业优质项目储备力度,提升公司生物育种的科技水平,建立多方位种业创新生态链,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重塑资本市场形象,提升农业竞争赛道站位。

  公司2021年新成立研发中心,将以总部作为科研牵头单位,整合各区域子公司研发优势,通过各区域子公司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成熟的科研育种项目申请及执行经验、生物技术硬件设施及育种场所等内部优势资源有效结合,提高育种检测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重新恢复和启用海南省临高县育种基地,并在省外建立多个新品种和新材料筛选点,将通过引进机构、同行的不育系材料进行配组试验,紧抓优势新品种筛选,加快科研进程。

  公司重新搭建市场销售体系,将逐步建立以云贵川+重庆区域、长江中下游区域、两广+海南区域为主的三大销售区域布局。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内部营销渠道共享,推进种药肥一体化营销策略,促进产能提升;另一方面将对外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大力推广种子技术服务,通过科研品种和技术服务的双重优势做大服务市场,借助地方政策与市场强势品牌力量,充分发挥渠道优势,降低营销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对内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工作,“内强筋骨”持续优化内部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外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项目储备库,选取优质项目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满足公司经营发展资金需求。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外部品种引进及新业务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新品种在逐步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耕种方式过程中,其发展潜力与遗传优势将不断衰减,良种培育仍需推陈出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品种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种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培育新品种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然后推向市场需5-8年时间,进入市场后,从产品介绍期到成长阶段需2-3年,因此新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本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丰富的品种储备使公司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如果不能继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培育符合增产增效市场需要的新品种,或者新品种的推广与农业农产品商业市场运作开发未达到预期目标,都将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上述新品种开发风险,公司将提高优良品种的研发能力并缩短新品种的开发周期,并逐步实现由种子产品服务到种子增值产业链技术服务、大农业产业链服务的经营方式升级;其次,继续充实和完善现有的集成育种创新体系,继续积极寻求和扩大与农业科研院所、优秀种业企业以及农业专家的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公司新品种的储备、开发和技术转化能力,加速主营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公司将继续强化公司内部的研发协同和资源共享,加速培育出更多符合不同区域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加强自身科研转化和市场转化能力。

  公司原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在公司战略规划与主营业务调整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公司在战略定位、科研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尽快实现协同发展,加快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能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所布局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尚存在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管理风险,公司将明确母子分公司各自战略定位,对所布局行业的特点、运营模式、人才团队需求等方面进行认真深入研究,找准协同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同发展方案。在上市公司相对成熟的规范运作制度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切合行业特点与运营需要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规范和优化各类决策程序与业务流程;同时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并以此吸引、稳定符合公司各板块业务经营需求的优秀人才,使其与公司发展相匹配,保障公司的经营管理始终保持科学高效运转。

  本公司为农业企业,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由于种子的生产必须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受旱、涝、冰雹、霜冻、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较大。虽然公司采取了诸如通过调整制种基地布局分散制种、采用多品种和少批量的生产方式、以“三系法”杂交水稻品种为主、逐步加大种子储备量等多种措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但如果公司的制种和科研基地突遇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公司资产安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自然灾害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标准化制种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在实施标准化制种的同时,通过对制种基地的合理布局,减少地区极端气候和病虫灾害对公司整体种子生产的影响;其次,通过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和保护,促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强化农作物品种的性状特征及其稳定性,并使其具备一定程度的抗病抗虫特性,从产品源头上减少公司经营品种的自然灾害风险;此外,公司已建的产业化项目将为公司提供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加工与仓储设施,这将为公司逐步加大种子储备量、进一步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提供良好的技术与设施条件。

  目前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研发投入少并导致普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种业,我国种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种子企业或科研院所与跨国种业公司抗衡的能力较弱,在全球化浪潮的经济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种业公司进入的严峻威胁和强大冲击。在我国现有的种业市场,杂交水稻是少数能保住并拥有优势的种业,但同样面临国外种业公司不断渗透的威胁。未来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品种研发、市场网络布局和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将面临被国外先进种业公司不断挤压的市场竞争风险。

  针对上述市场竞争风险,公司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在顺应国家行业政策引导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将逐步改善传统种业企业原有的经营风险大、库存高、存货周转率低、应收账款周期长和资产季节性闲置等问题。通过加大生物育种科研投入与营销推广力度,加快培育顺应市场需求的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逐步扩大公司营收来源、提高产品(服务)毛利率,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熊小亮督导打非治违、粮食安全、污水处理等工作
下一篇:锌在农业上究竟有何作用?怎样才能快速补锌?这点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