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企业跨界新能源是迫不得已还是顺“势”而为?

时间:2023-07-01

  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它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提供了动力支持。而在新能源产品中,磷酸铁锂电池以其安全性和循环性能优势,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选择。

  磷酸铁锂电池的关键原料之一是磷,这让一些农化肥企业看到了新商机。笔者整理发现,近年来来自化肥企业的跨界尤其多,均与新能源行业有关。究其原因,大型化肥企业目前面临业内竞争的加剧、毛利率的下降的情况,,而新能源行业可能是它们的最优选择。

  近年来,化肥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供给过剩、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国家实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农业生产中实现“减肥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受到全球疫情、能源供应短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不断上涨,导致化肥生产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因此,化肥行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破朔迷离,许多企业开始寻找“第二春”。

  新能源电池目前有非常多的创新,CTP及刀片电池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慢慢在新能源舞台中登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下降,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有愈发占据上风,磷就是磷酸铁这个原料的主要成本,也是农业企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云天化在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提到:云天化已逐步推进磷酸铁、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项目的建设。此项目预计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逐年实现产能释放。云天化董事长段文瀚表示:9月份已经全面完工的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现属于产能提升阶段。另外,配套设施10万吨/年精制磷酸一期、二期项目也投入生产。

  无独有偶,作为化肥企业的芭田股份,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发展需求,拟对其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具体方案为,芭田股份拟向其全资子公司芭田新能源增资1亿元,同时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拟向芭田新能源增资1.5亿元。增资后,芭田新能源的注册资本将从1亿元增加到3.5亿元。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将持有芭田新能源42.8571%的股份,并且其增资款将全部用于建设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和年产2500吨磷酸铁锂项目。

  新洋丰于2022年1月5日公告称,为了适应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调整公司的产业布局,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丰楚元”)计划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服务协议书》,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5万吨磷酸铁锂和10万吨精制磷酸的生产线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5亿元。

  同样,安徽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贵州司尔特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3亿人民币,法人代表为李水云。该公司主要从事食品级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电化学储能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建设、技术研究和配套产品开发等业务。

  从上述各家化肥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的举措,不难看到,作为化肥企业在磷的原料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着新能源 “东风”的出现,许多企业也许能从中得利,以上游原料入局不难,如何发展出优势确是许多化肥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但仍然有部分企业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西藏珠峰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从钾肥之王转型为锂电池材料生产商,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回报。但是,西藏珠峰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也经历了不少挑战和风险。那么,有着类似资源优势的其他化肥企业,能否复制西藏珠峰的模式,实现长期的发展呢?

  化肥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与结构的调整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化肥在国内越来越难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化肥(折纯)的产量依次为6630万吨、5892万吨、5418万吨,同比分别降低了10.80%、11.13%、8.04%;2019年的产量为5731万吨,同比略有增加,增幅为5.78%。与之相应,2016-2018年,中国化肥的施用量依次为5984万吨、5859万吨、5653万吨。从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化肥的产量和施用量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专注于一条业务线的公司是经营稳健的表现,而随着新能源风口的出现,手握原料优势的化肥企业似乎都闻到了财富的“味道”。以新洋丰(SZ:000902)为例,在2021年8月17日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及上游配套项目后,股价从8月16日的10.88元/股涨至9月3日的15.05元/股,涨幅达38.24%。化肥不好做但“东风”难得,肥料企业们似乎都要纷纷上车。

  虽说跨界新能源带来了热度甚至股价上涨,但是各位跨界“新贵”们必须直面跨界带来的严峻现实。市场产能趋于饱和,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未来的新能源业务能撑起新增长点吗?

  相关资料显示,预测 2021-2025 年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将分别达到 81.1、152.6、387.2、420.0、450.5 万吨,而需求缺口将分别为-1.3、27.6、67.1、261.9、240.2 万吨,供需矛盾将逐渐减轻, 2023 年之后磷酸铁锂的产能将明显过剩。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淘汰赛,供应将超过需求。”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3至5年内将经历变革,变革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并且会超出预期。

  从行业趋势来说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会越来越窄,而上游原料产能确在逐渐增加,涌入的许多企业在原料优势与盈利条件上将会迎来下坡路。上下游的情况对行业来说并非利好的消息,也预见未来行业竞争会愈发激烈,新能源业务在增长点上的情况,或许需要打上问号。

  市场若是趋向于饱和,竞争方向又会是什么呢?上文中提到磷酸铁锂是许多化肥企业立足新能源的关键产品,在未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或许更需要的是差异化,无论是在销售价格还是成本上,化肥企业未来厮杀方向将会变成技术层面的较量,纯粹的卖原材料对企业而言或将变成“鸡肋”。

  磷酸铁锂原料的成本构成中,磷酸铁的比重近40%,而磷酸铁的成本中,磷源占了52%,铁源只占5%,所以磷的供应对中游企业的产能和价格有很大影响。如此背景下,上游源头企业借助成本优势会大力抢占无磷矿资源的中游企业的市场空间,而等到一定格局形成之后,“内卷”方向就变成了拥有资源的源头企业开始互相卷“技术”。

  这意味着,上游原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正在逐渐向下游新能源材料领域延伸,未来或将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会造成上游对中游的强势推动,最终导致磷酸铁锂等下游新能源材料行业的格局重塑,而这些成功进入新能源赛道的上游企业将在未来长期受益于利润与估值的双重提升。同样,对化肥企业来说未来的“磷技术”将是核心竞争点,能否享受利润与估值多的增长将会非常依赖企业的技术积累。这样来看转型的农化企业也会在行业内有一定优势。

  同时,新能源是高集中度产业,核心客户也有限,结合上文提到行业情况与企业发展趋势,其实未来最难的还不是技术或者是产品,在未来,对农化企业来说跨界新能源最难的是客户,对大部分农化企业之前的渠道与客户资源上在磷酸铁锂方面并不共通,如何获取客户将会是新难题。

  与早就涉足磷矿的传统的化工企业相比,小规模的农化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生存不易。跨界而来的农化企业,短期内是无法挤进头部企业行列的,即使产能达标客户也不好找。或许未来的农化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将会是寻找到核心客户的关键。

  总之,磷酸铁锂是诸多化肥企业立足于新能源的关键点,未来的磷酸铁锂在行业上会逐渐收窄,但有着磷矿优势的化肥企业或许可以借助源头优势内卷“磷技术”,做出优势。然而,这场跨界潮是昙花一现还是增长“新曲线”需要企业自己亲手把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硫酸钾有哪些惊人功效?适合用在哪些作物上?硫酸钾怎么使用效果好?
下一篇:我市落实“史上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